感谢那段我们一起战斗的时光
[人文病历]     发布时间:2018-7-10

新生儿科  许姗姗

    人间芬芳四月天,微风吹拂,神清气爽。
    不远处,小区里的长椅上坐着两位年轻的母亲,抱着各自几个月大的小娃娃在聊天。
    “你们家这个养得真好,白白胖胖的。”
    “其实我跟你说,他刚出生时还呆过重症监护室,经历了一番抢救呢,那段日子现在想都不敢想。”
    “是吗?真看不出,只要孩子健健康康的,比什么都强……”
    柔柔的阳光照在两对母子身上,让人感觉安宁和满足。此情此景,令我禁不住地想起我们新生儿科曾经住过的一个小天使,那段日子,为了挽救他的生命,我科医护人员竭尽全力,与他共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日子。
    那是去年的这个时候,我们科来了一个35周的早产儿,是个双胞胎中的弟弟,哥哥因早产、肺炎住在新生儿科,但他的反应要比弟弟好得多,弟弟当晚就出现了呼吸困难,需要上呼吸机辅助治疗。
    张文英主任建议家属转到儿童医院进一步治疗。在和孩子父亲沟通的时候,父亲神色窘迫,“医生,他这个病要花多少钱?”“医生,就不能在你们这里治吗?”“医生,不然这样,还是在你们这里看吧……我家确实有点困难。”“这样吧,看得了就看,看不了就算了……”然后,父亲陷入了沉默,一双饱经风霜的手,本应撑起小家的一片天,现在却透着一股人世的无奈和悲凉,连签字时都颤抖着写不了字。
    考虑到患儿家庭的特殊情况,张主任再次对双胞胎弟弟的病情做了一次全面评估,她决定先上nCPAP,看看患儿的呼吸困难是否能够缓解。
    那个晚上,张主任没有回家。其实,这已不是第一次,每逢有病危需要上呼吸机的患儿,她就住在病房里过夜,像一位殷切期盼的妈妈守着自己娇弱的孩子一样。 
    伍冬护士长带领护理姐妹们顶着重重压力,凭借精湛的护理技术,细心呵护、照料着他。实际上,每一个刚出生的病危儿都是对我们无尽的考验,稍不留意,可能会失去这个小生命,可我们就这样迎难而上,不离不弃,守着希望,守着奇迹的出现。
    或许是小家伙感受到了医护人员的诚意和关爱,那一晚,呼吸困难明显缓解。看着甚至只比巴掌大一点儿的患儿,连他的亲生父亲都差一点要放弃了,但小家伙却挺过来了,他和病魔斗争的勇气和信念深深感染着我们,虽然他中间有过撤机停氧但都不能很好耐受,一直在反复,好几次差点吓到我们,他却是越发地勇敢,越发斗志昂扬。每次我们去看他,我们都会说,“宝贝,你好啊!”小家伙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盯着你,像在跟你说话。这一刻,我们感受到了彼此之间的心灵相通。
    患儿的父亲一听说病情有所好转,就要求出院,在张主任和护士长的耐心解释和安抚下,患儿在我科共住了21天。最终,第21天家属强烈要求自动出院。考虑到患儿家庭经济,一些能帮他省的费用都尽量帮他省着。
    前前后的21天,所有人都陪着他一起努力着,坚持着。出院那天,小家伙住院的全部费用自然是补不上了,也是张主任去医务科签了字,让患儿父亲把小孩抱回家了。当他父亲从我们护理人员手中接过宝贝时,依然手抖得厉害,说了一句“谢谢”,尽管是一脸的无奈与心酸,倒也隐隐透着一丝笑意。出院一周的电话随访,家长在摸索中学习照顾宝宝,再次对我们表达了谢意。感谢那段我们一起战斗的时光,我们彼此曾经信任过,依靠过,希望可爱的宝贝已经学会笑了,学会了坚强。是的,宝贝,你来得正好。
    四月的微风,轻轻吹来,万物蓬勃,风情万种。每天,我们科都会迎来一个个带着病痛的新生命,他们需要我们精心的治疗和呵护。一名能力卓越的医生必定拥有高超的技术,而一名高尚的医者则一定是仁爱与悲悯的化身。张文英主任和伍冬护士长更像是慈母的化身,日日夜夜期盼着宝宝们康复出院,茁壮成长,也期盼着我们祖国的未来健康成长,将来独挡一面。而我们定当不负所托,与这些小天使共同进步,共同成长。
    一切,都来得正好。